膜下灌溉技术, 简单来说, 就是在田里覆盖一层地膜, 在膜下进行灌溉的技术, 进而达到节水、保产和增产的目的。这种灌溉技术将地膜的栽培技术和滴灌技术有效的融合在一起, 是高效快捷的滴灌技术。在灌溉过程中, 要根据不同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和实际需要, 通过滴灌系统将水分输送到农作物可以吸收的空间, 这种灌溉方式主要作用于根系农作物, 滴灌的不仅仅是水分, 还可以滴灌农药和化肥等, 从而消灭病毒, 供给农作物所需的营养, 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。该灌溉技术需要合理的控制水分和肥料的补给量, 能够最大程度的供给农作物营养。膜下滴灌技术可以显著地节省水分, 达到增产的目的, 在土地上进行地膜覆盖之后, 水分的蒸发量会大大减少, 水滴在融入土壤之后可以将盐分充分的溶解, 并将盐分向四周扩散, 在中心地带留下一个不含盐分的区域, 这个区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。这种方式可以直接灌溉水肥, 由于地膜的阻挡, 水肥很难渗入地下或者因地表径流而流失, 水肥的流动空间基本上被控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, 在这个空间里, 能够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最大化, 达到增产和保值的最终目的, 此外, 膜下滴灌技还有自动化管理等优点。
玉米膜下灌溉技术是膜下灌溉技术的一种特殊应用, 在田间, 沿着玉米的种植方向铺设管道, 管道要具有滴头和小孔, 方便输送水源和养料。在灌溉过程中, 要间断或者连续的将水源输送到土壤的表面, 这种方式还要在管路上覆盖一层薄膜。这种技术是玉米种植技术研究的重要成就, 是一套可以集保温、节水、增产、抗旱等技术的综合应用。在大庆的玉米种植技术的应用上, 有效的增加了积温200多度, 保苗5000株左右, 每亩增产近1000株, 相比较普通的种植方法, 这种方法每亩增加收入500多元, 可以节省水分百分之四十左右, 节约肥料百分之三十五左右, 玉米种植者还不用除草和翻地, 大大的节约了种植成本, 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, 为玉米的种植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。
3.1 因地制宜
玉米的种植要因地制宜, 膜下滴水灌溉技术也是一样, 在种植之前要对地质进行考察, 最好选择地势平坦、土壤肥厚、灌溉便捷的地域进行种植, 这样才能保证膜下滴水灌溉技术的成功。土壤的质地最好要松软, 保水和保肥能力强, 还要注意基肥的布施, 基肥对玉米的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, 一般情况下, 基肥的布施范围在土壤表面0.1米以下, 滴灌技术只负责浇水, 无法对土壤进行浇灌, 在采取滴灌技术的情况下要合理的布施基肥, 增加基肥的利用率。在春季, 要进行整地, 每亩布施有机肥2000公斤左右, 在整地的过程之中, 可以保证土壤的疏松程度, 翻耕的深度最好在30厘米左右, 这样还可以保证土壤的渗透性, 促使肥料的吸收。整地的要遵循六字口诀, “平、净、松、碎、齐、墒”, 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土壤的质量, 提高滴水灌溉技术的效率, 实现玉米产量的大丰收。